查看原文
其他

每3个穿西装的男人,就有2个系着这个地方产的领带

关注☞ 超级乡村研究所 2023-07-01



经典美剧《欲望都市》的女主Carrie说的那一句:“站在高跟鞋上,我可以看到全世界,爱情会逝去,但鞋子永远都在。”是很多女生对于高跟鞋的最早启蒙。

图源/百度

如果说高跟鞋是最能代表女性的符号,那领带一定是最能代表男性的符号。

诚如英国王室御用裁缝赫迪·雅曼爵士所言 : “领带在服饰配件中,发挥着与其自身尺寸极不相符的巨大作用。”在过去,领带不仅是一个男人的时尚品味的彰显,更是其阶级地位的标识。

据传最早的领带,可以追溯到古罗马帝国时期。那时的战士为了方便,胸前都会系着领巾,在战斗时把战刀往领巾上一拖,就可以擦掉上面的血。

而我们更为熟悉的作为西装配饰用的领带则是在19世纪开始流行的。

古罗马领巾 图源/GQ

1850年左右,西服作为礼服被正式采用。到1870年左右,领带开始成为时尚,被认为是一种与西装搭配且不可缺少的装饰物,一直延续至今。

20世纪,西服领带开始传入中国,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开始穿西装,打领带。

短短几十年间,来自中国南方的一个小城就承包了这个起源于西方,盛行于西方的“洋玩意”全球60%的产量,它就是浙江绍兴的嵊州。嵊州拥有上千家领带企业,年产值超过百亿元,年产3亿多条领带,占中国领带产量的90%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你所能见到的领带几乎都是来自嵊州,在全世界,每3个穿西装的男人中,就有2个系着嵊州领带。


01

丝绸之乡的领带产业萌芽

嵊州,隶属于浙江省绍兴市,地处浙江省东部,古时又称剡县,距今已有2100多年。“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这样写道。

嵊州 图源/中国网

嵊州气候温湿,水质清澈温软,非常适合种桑养蚕,是著名的桑蚕之乡、丝绸之乡,有着悠久的织丝历史。唐宋时期,嵊州所产的茧丝质量上乘,经剡溪,过曹娥,入钱塘,是“杭城织锦”的主要原料。历史沉淀下来的纺织工艺为嵊州崛起成为世界领带之乡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之初,“西服热”开始在内地兴起,年轻人们都穿起了西装,打起了领带,西服产业也变得火热起来。

上世纪80年代穿西装的中国年轻人 图源/新华社

1984年,在香港做丝织业生意的港商卢陆,在嵊籍港胞乡情座谈会上提出愿意提供纺织设备给嵊州服装厂扩大生产规模,得到了嵊州政府的积极响应,在政府的牵头下,由卢陆出资与嵊县服装厂、丝厂合资成立了嵊县第一家领带合资企业——浙江省佳友领带有限公司,这也是浙江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嵊州丝厂 图源/嵊州发布

公司成立第一年就实现投资额两倍的盈利,佳友的成功,让卢陆深感振奋,并引发了嵊州领带企业的创办潮,几年间,嵊州创办了十多家领带企业。

80年代末,由于深圳生产成本增加,众多深圳的领带企业开始迁至嵊州,带动了一大批生产领带的家庭工厂创立,当时嵊州几乎家家都在生产领带,嵊州成为了浙江领带的生产制造中心。


02

江南小城的世界领带之乡崛起之路

90年代,一大批投资大、产量多、质量趋优的领带公司相继问世,使嵊州的领带产业实现从家庭作坊式向规模化的跨越,范茂林所创立的金天来领带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范茂林 图源/雅士林

范茂林是嵊州土生土长的农民,19岁就开始卖菜种子,直到1991年,29岁的范茂林看到身边的嵊州人们都靠做领带生意赚了不少钱,他也转而开始做起了领带生意,投资3万元建了一个家庭工厂。

从卖菜农到小老板,从未接触过领带行业的范茂林四处考察学习后,找了8个邻居做工人,自己购买面料,用家用缝纫机做起了第一批领带。从内销到外销,从低档到高档,从家庭作坊到专业厂房,范茂林只用了两年的时间。

1993年范茂林在嵊州石璜工业区购买了三亩土地开始兴建厂房,结束了生产内销的低档领带,转而生产档次更高的外销领带。到20世纪初,范茂林的企业已经拥有1600名员工,领带产量超过500万条,领带主要销往欧洲、美洲和日本市场,销售收入1.4亿元

嵊州也实现了从全省领带生产中心到全国领带生产中心乃至世界领带生产中心的跨越。20世纪初期,嵊州拥有领带企业1103家,年产量在100万条以上的有近60家,资产总值近50亿元,就业人数3.93万人,年产领带2.3亿条,产值达71亿元,生产总量超过意大利科墨地区成为世界领带之乡。


03

艰难的蝶变之旅

嵊州的领带产业发展也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坐落于嵊州东南的“中国领带城”见证了嵊州领带产业的起起伏伏。

如今的中国领带城 图源/《浙商》杂志

“中国领带城”最初叫“浙东服装城”,随着嵊州领带产业的发展,1993年改名为“浙东服装领带城”,到了1995年升级为“中国领带城”,成为全国领带批发销售的集散地。

过去的中国领带城 图源/百度百科

巅峰时期的“中国领带城”年出口领带6000余万条,成交额达13.6亿元,可以说全世界你想买的领带,都可以在这个小小的“中国领带城”找到。

然而到了2008年,受经济危机影响,以出口外销为主的嵊州领带产业遭到重创,发展势头减弱,到2012年,销量开始逐步下滑。

由于嵊州没有原材料市场和基地,使得嵊州长期受制于上游蚕丝供应链,嵊州领带每年真丝用量达7000吨,其中95%需要从外地采购,一旦价格波动,都会给嵊州的领带生产企业带来震荡。

内忧外患下,国内桑蚕丝原料价格的翻倍上涨直接拖垮了一大批领带企业。最低谷时,“中国领带城”一半的店铺都倒闭了,为数不多开着的店铺也开始买起了丝巾等其他产品。

中国领带城的店铺 图源/《浙商》杂志

活下来的领带企业有的选择了转行有的则选择了转型。

范茂林的金天来公司升级成雅士林集团后在儿子范博源的带领下开始做起了厨电生意,斥资上亿元,购买引进了37台世界先进的机器人设备,建成了嵊州厨电业第一家可“关灯生产”的智能化车间,正式往智能厨电领域发展。

嵊州头部领带企业巴贝则选择转型。为突破困局,巴贝花费了6年时间,与浙江农科院、浙江大学、中科院上海分院等科研机构合作,成功研发工厂化养蚕,改变了中国5000年来传统种桑养蚕的模式,让养蚕实现规模化、工业化,大大提升了养蚕效率。

工厂化蚕丝 图源/绍兴接待

以年产蚕茧1万吨为例,传统种桑养蚕需要近10万名养殖户参与,而工厂化养殖只需要不到300名工人就能完成,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不仅蚕丝品质更稳定,蚕丝的色彩、强度、抗菌等性能还可以根据需求改变和提升。巴贝凭借此技术牢牢掌握了原材料供应的话语权。

工厂化养蚕 图源/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

此外,巴贝还斥巨资从意大利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高级服装,从中低端的代加工企业转型成为集上下游产业链于一体的高端制造企业。在巴贝等头部企业的带领下,嵊州的领带企业完成了蝶变,迎来全新发展。

2020年,“中国领带城”再一次改造升级,改造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1429.9万元,已建成一个集交易、展示、电子商务、信息发布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专业市场群,年成交额突破30亿元。世界领带之乡嵊州又一次重新绽放光芒。


超级乡村研究所
   嵊州综合评分: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参考资料:

[1]《改革开放40年!嵊州领带产业破茧成蝶 工厂化养蚕颠覆传统养蚕方式》

[2]《范茂林:印度、越南挑战中国领带》

[3]《嵊州领带城变“围巾城” 领带业低迷难行》

[4]《给地球系条领带——关于领带产业集群的样本解读》


- END -


点击图片查看

超级乡村研究所往期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